东方圣城网讯(见习记者 张梦西 通讯员 张伟光 何敬锋)时代在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改变。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是什么?有没有在现在的社会得到传承?“不靠雷锋沾光,要为雷锋争光”,汶上县雷锋家政服务队的队长张华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们的口号。
县城里的“雷锋迷”
雷锋家政服务队于2005年在汶上县红色收藏家张茂路(本报曾报道)的帮助下成立,提供水、电、暖和太阳能等设备的安装维修。队长张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雷锋迷”,小时候听到关于雷锋的歌曲,张华就对雷锋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学习雷锋,服务社会”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而在他成立服务队时也将这句话作为他们对社会做出的承诺。服务队成立以来,一直对孤寡老人、残疾人、老红军、老劳模、烈军属等五类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弱势群体免收工时费。
记者见到张华时,他正在汶上县第一人民医院养伤。他在为客户服务时不慎将手指割伤,手上缠了厚厚的绷带。在张华的病床边还放着许多雷锋的画片,张华的妻子郑风苓告诉记者,住院期间,张华时常拿着画片端详。“服务队的车上还贴着巨幅雷锋头像,车里也放着不少,我们家里还有。”另外,张华还购买了雷锋书籍,印制了雷锋事迹图片,录制《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制作了带雷锋头像的雷锋家政服务队红袖章,佩戴雷锋像章上岗,印制带有雷锋头像和为五类服务对象免收工时费的承诺宣传单。
张华去为客户安装、维修设备时,经常开着这辆贴着雷锋画像的车,许多小朋友看到之后被吸引过来。而张华就利用这个机会给小朋友们讲雷锋的故事,给他们看车里放着的雷锋相片。“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是我觉得学习雷锋精神不能丢掉,希望雷锋精神能够一代代传承。”
雷锋精神在双手间传递
雷锋家政服务队现有队员6人,成立八年来,他们为客户免费和让利560多次,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被客户亲切地称为“中都活雷锋”,而张华也被大家称为“张雷锋”。每次为客户上门服务时,张华都要问一问,客户家里是不是有可以免费服务的对象。
2011年,汶上县公安局一位民警因车祸不幸成为植物人,张华第一次去为他家修水管时并不知道这个情况。当他修完准备离开时,才看到卧房里躺在床上的民警。当时张华就向民警的家人表示不收取费用,此后的两年里,张华又上门为其进行家政维修十余次,应收工时费千余元,他分文未要。
汶上县的侯女士电话联系张华到她家修理水管,并在电话里讲妥了修理费金额。张华到侯女士家里之后,看到她爱人腿有残疾,孩子也患有脑瘫,修理完后没有收侯女士一分钱。“这样的事情很多,记得前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已经10点多了,天下着小雪,我走到李岗附近时,发现一位女同志站在路边,她好像十分着急,看到我时急忙向我求救。原来她是梁山县人,在我们县打工,夜间迷路不知道怎么走。”张华讲述他成立服务队以来做过的事情,“我就用车把她送到了牛村一家服装厂,她非常感激,连声道谢。”
张华还把雷锋精神延伸到工作之外,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自愿报名到灾区进行救援。他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灾区安置房安装水电等。让张华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正在房顶上安装铁皮,突然发生了余震,但是钻头的震感掩盖了地震的震感,张华并没有感觉到。事后他才知道大家当时都从房屋里跑了出去。“当时经历过不少次余震,晚上睡觉时把酒瓶倒过来放置。”张华回忆说。
八年来,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许多受过帮助的人都给张华及其队员发来表扬信或者留言赞誉。“你的服务质量我非常满意,你的服务态度令人感动。”一位市民说道。“贵服务队工作仔细、认真,诚实守信,热情服务,照顾弱势人群,不愧为当代活雷锋。”一位老师发来表扬短信。
不仅如此,许多雷锋生前的战友也对张华表示赞赏。雷锋生前战友、原海军政委冷宽还为雷锋家政服务队题词:“服务人民、造福社会。”“学雷锋基金”的发起人之一高学敏为张华题词:“学习雷锋,天天进步。”雷锋班第四任班长曲建文听了雷锋家政服务队的事迹后,也夸赞他们说:“你们学雷锋,见行动,为全社会带了个好头,真是好样的,希望你们再创佳绩。”“现在就希望我的手快点好,很多客户给我打电话了,希望赶紧好起来继续为大家服务。”张华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