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帮家家政网HOMEKEY.CN!
将家政坚持到底 帮您到家
资讯详情

半数家政无执照多数人员没培训

发布日期:2011/7/13 11:32:22       阅读人数:3480       来源:互联网       作者:未知
 

昆明保姆市场调查之二:

半数家政无执照多数人员没培训

昨日,本报报道了昆明保姆市场“两头荒”的尴尬局面。雇主埋怨被雇者挑三拣四,要价节节攀高,最要命的是缺乏专业素养,而被雇者则觉得活太多、钱太少还老吃剩菜所以“呆不长”。为什么会这样?省家政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剑认为,由于缺乏培训,家政服务质量上不去,导致家政服务人员只能拿低工资,从而削弱了岗位吸引力,陷入了缺乏培训——服务质量低——工资低——岗位吸引力弱——人员荒的恶性循环。

“金牌员工”不金牌

去年至今,北市区江东花园小区的郭女士请过3名保姆。第一次,郭女士从家政公司带回了一位40岁左右、看起来很有经验的阿姨。家政公司还称她是公司里的“金牌员工”。郭女士回忆说,这位阿姨一进家门便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称自己刚做完手术,不能过量劳动,暂时只能洗菜、做饭、打扫卫生,孩子由郭女士的母亲暂时照料。次日,保姆睡到中午才起床,称自己术后伤口不舒服,今天的饭需要郭女士的母亲来做。这位保姆不做饭、不打扫卫生、不照顾孩子,每天早上还要专门给保姆做一份面条。郭女士说,“一个月800元的工资,三天80元,给了她100元我便辞了她。”第二次,郭女士又找了一位40岁左右的阿姨。“确实勤快,人也很老实”,可这位保姆不到3个月便提出了辞职,郭女士把工资加到了1200元还是没能留住保姆。后经亲戚介绍,郭女士找了一位24岁的年轻保姆。小保姆到郭女士家一周后,便提出了辞职,原因是觉得活太多、钱太少,还老吃剩菜,生活条件太差。现在,郭女士不敢找保姆了,“这些保姆太自由了,完全没有行业规范和行业道德的概念。”

公司员工只有母子二人

据昆明市行业协会统计,2008年昆明市家政公司有近700家,目前已达到1200余家。其中,20%的家政公司由巾帼创业项目派生出来,打着妇联的旗号从事经营活动;10%的家政服务公司由社区居委会组织;50%的家政服务公司直接由妇联和民政部门组织;20%的家政服务公司则完全属于个体私营企业。

“管理、服务、经营运作流程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了市场的无序和混乱,抑制了该行业的健康发展。”省家政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剑说。目前这1200余家家政服务公司将近有一半没有在工商局注册。有一家家政公司,只有母子两人,运营了三四年。张剑所在的昆明市政民社区家政服务站,有时一天有10多个人排队找保姆。他的朋友觉得家政市场门槛低,只要有间房、有部电话,每天到人才市场上找几个人就能操作。随后,这位朋友便在塘双路租了一间小铺面,挂了个牌,从罗平组织起一批农村劳动力,没有经过任何培训,便开始涉足家政行业,但10个月不到,便倒闭了。“因为人员缺乏和经营档次低等问题,年初至现在已有半数小家政公司倒闭。”张剑说。

从业人员培训率低至5%

实际上,家政服务行业一直有相关的行业规范和培训要求,“只是行业协会没有相关的监督权力和执行权力,很多政策都无法落实”,张剑说,目前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率还不足5%,导致了服务质量低,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政府部门划拨的家政行业技能培训成了很多培训机构、学校的圈钱手段。张剑曾在某大学看到,学校拿着国家划拨的培训资金举办家政技能培训,听课的却是外语系学生。“不上岗的人坐在那培训,而需要培训的人员却得不到这样的机会”。曾经一位保姆行业的从业人员,想通过烹饪培训来提高烹饪技术,但一节烹饪课就要400元,该从业人员无法承受,只得继续在低档次保姆上停留。

家政乱象

昆明市家政公司目前已达到1200余家,将近一半没在工商局注册;家政市场门槛低,只要有间房、有部电话,找几个人就能操作;国家对家政服务行业的行业规范和培训要求形同虚设,很多培训机构、学校借政府部门划拨的培训费圈钱。

解决之道

张剑认为,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将培训资金直接划拨到行业培训机构,直接让家政公司参与免费培训。另外,由于行业培训机构一般只能提供理论上的讲授,要想与实际不脱节,行业培训机构本身也该升级。

互动

也许作为雇主,你也有郭女士的遭遇;也许你作为保姆从业者,也一样在抱怨,“钱太少,还老吃剩菜,生活条件太差”。针对昆明保姆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果你有相关的看法或建议,欢迎致电本报热线3110110。本报将继续关注,以求为昆明保姆市场的发展寻找出路。本报记者李俊佳